为进一步推进佛教中国化镇江实践走深走实,2025年4月13日,在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,镇江玉山超岸禅寺以全新面貌对外开放。
超岸寺建于元至大三年(1310年),由江浙行省平章政事齐国公勃罗铁木尔创建。初名报恩寺,屹立于长江之中,与金焦二山鼎立,因此被称为中浮玉。至清光绪年间,与陆地相连。明代弘治(1488-1506)年间,郡守王存忠在此重修了水府殿、观澜亭、钓鳌亭、观音阁。崇祯时(1628-1645),兴化李长科在此筑有避风馆,“供江上往来者憩息待流焉”,避风馆犹如今之候船室。这里还停泊有僧长镜所募救生船十条,以拯救落水者,利济甚众。
康熙时改报恩寺名为超岸寺,取佛家“超渡众生、同登彼岸”之意。咸丰癸丑年(1853)被太平军烧毁后,僧德参率徒在此结茅株守。光绪辛卯年(1891),僧圆觉接着住持该寺后,便同强行占居寺基者结讼(打官司)多年,胜诉后又劝募十方,竭力经营建筑,开始恢复旧时面貌。二十多年来圆觉因备尝辛劳而成疾,其徒印辉、印光秉承师志继续化缘营建该寺。目前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藏经楼、两边厢房等建筑均存,占地面积约三千平方米,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守培法师首开镇江兴办佛学院和开展僧教育之风气,于1925年在镇江超岸寺创办了玉山佛学社(后改名为玉山佛学院,此地又名玉山滩,故佛学院取名“玉山”),这是镇江第一座佛学院,共培养僧才120余人。其后,竹林佛学院和焦山佛学院相继成立,莫不受其影响。震华法师称守培法师为“江苏僧教育之母”。影响波及海内外。解放前,江苏省佛教会就坐落于此,玉山超岸寺在镇江佛教历史上有着光辉的一页。
2005年,镇江市革命历史博物馆、茅以升纪念馆从超岸寺搬迁,经过进一步落实宗教政策,超岸寺被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。
下一步,镇江玉山超岸禅寺将进一步丰富文化内涵,促进佛教文化和镇江旅游深度融合,不断拓展镇江佛教中国化的广度和深度。